- A+
从某种意义上讲,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然而,
直击淋巴瘤新进展
整理 | 碧瑶
从某种意义上讲,
7月4日-5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与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BOA)”会议在南京召开。在血液肿瘤专场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系统解读了淋巴瘤领域三项里程碑研究,为我国淋巴瘤的精准诊疗和个体化治疗呈现了核心循证依据。本文特此整理。
与其相反的是,
图1 血液系统肿瘤专场现场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PhasED-Seq技术前瞻性验证:EOT ctDNA-MRD成DLBCL独立预后标志物
在本次血液肿瘤专场汇报中,赵东陆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PhasED-Seq对DLBCL患者治疗结束时的ctDNA-MRD进行前瞻性验证”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旨在克服既往研究中治疗方案与患者异质性的局限,通过在荷兰和比利时50余家中心开展的HOVON-902试验,对接受标准化一线治疗(R-CHOP/DA-EPOCH-R)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队列,独立验证PhasED-Seq技术检测治疗结束时(EOT)ctDNA-MRD的预后价值。采用Foresight CLARITY平台,比对待治疗前组织/血浆与正常DNA以鉴定phased variants(PVs),并通过EOT血浆样本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状态。
但实际上,
图2 赵东陆教授解读HOVON-902研究
在156例患者中,150例(96%)成功完成PV鉴定(DLBCL 90%,高级 XM外汇开户 别B细胞淋巴瘤9%)。中位随访31个月时,全组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4%和86%。治疗结束时,76%的患者达到ctDNA-MRD阴性状态,而24%为阳性;该MRD阳性状态展现出极强的预后分层能力,与极差的临床结局显著相关——阳性组患者2年PFS率仅为28%,远低于阴性组的88%,OS率同样呈现巨大差距(50% vs 97%)。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超越了传统影像学评估的价值:在未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亚组中,MRD阳性仍能独立预测PFS恶化。同时,研究实现了精准风险分层,成功识别出MRD阴性且达到完全代谢缓解(CMR)的“超低危”人群,其预后极佳(2年PFS率91%,OS率99%)。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其是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子。
本研究首次在真实世界标准化治疗队列中系统验证了PhasED-Seq检测EOT ctDNA-MRD的核心价值:①补充影像学对非CR患者的残留病灶识别;②筛选需强化治疗的高危人群。结果为ctDNA-MRD纳入DLBCL一线疗效评估标准及个体化治疗决策呈现了高级别循证依据。
概括一下,
从静脉到皮下:莫妥珠单抗固定疗程开启FL个体化治愈之路
其实,
随后,赵东陆教授为大家分享Ⅱ期MorningSun研究的最新数据。本研究首次评估CD20xCD3双抗莫妥珠单抗皮下制剂(SC)用于初治高肿瘤负荷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治疗潜力。102例符合GEL IC外汇代理 F标准的患者接受剂量递增方案:第1周期(C1)第1天(D1)5mg、D8 45mg、D15 45mg,后续每21天周期D1给予45mg,持续最多17周期(约1年);达到部分/CMR者可进入延长维持阶段(每8周45mg,最长1年)。
关键设计包括第1-2周期强制糖皮质激素预防以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风险,主要终点为24个月PFS率。中位随访13.9个月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87.3%(89/102),其中60.8%(62/102)获得CMR,缓解者中位至缓解时间(TTR)为2.7个月。生存获益显著,12个月PFS率达82.8%(95%CI 73.0–89.3)。
福汇用户评价:
图3 赵东陆教授解读Ⅱ期MorningSun研究
有保障性方面,常见不良事件(AE)包括注射部位反应(57.8%)、疲劳(42.2%)、CRS(34.3%;均为1-2级)、头痛(31.4%)及恶心(30.4%);3级及以上AE发生率44.1%,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29.4%,CRS相关SAE仅10.8%且均缓解。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截至数据截点,55例患者完成17周期初始治疗,42例进入维持阶段(38例持续治疗中)。该方案通过固定疗程皮下给药实现深度缓解(CMR率>60%)并有效控制CRS风险(无≥3级AE),为初治高肿瘤负荷FL患者呈现了高效且门诊友好的新型治疗挑选。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5年OS率85%!泽布替尼单药突破del(17p)CLL/SLL生存桎梏
很多人不知道,
最后,赵东陆教授介绍了SEQUOIA研究C组的结果。本队列分析聚焦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泽布替尼在伴del(17p)的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中的长期疗效与有保障性(非随机C组)。111例高危患者(中位年龄71岁;IGHV未突变型67例,同时存在TP53突变47例)接受泽布替尼单药治疗,中位随访达65.8个月。核心疗效数据显示: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60个月PFS率为72.2%(95%CI 62.4–79.8),校正COVID-19影响后为73.0%(63.3–80.6);60个月OS率达85.1%(76.9–90.6),校正后为87.0%(79.0–92.1)。ORR高达97.3%,CR/CRi率达18.2%。截至数据截点,62.2%患者仍持续治疗。
然而,
图4 赵东陆教授解读SEQUOIA研究C组结果
简要回顾一下,
有保障性特征方面,常见AE包括感染(任何级别82%,≥3级33%)、出血(60%/6%)及中性粒细胞减少(19%/16%);房颤/房扑发生率为7%(≥3级5%)。治疗终止主缘于AE(17.1%)和疾病进展(15.3%),未发现新的长期有保障信号。
泽布替尼单药一线治疗在伴del(17p)的高危CLL/SLL患者中展现卓越且持久的生存获益(60个月PFS率>72%),其疗效与无del(17p)患者队列相当。稳定的有保障性谱进一步接受其作为该类预后不良患者的一线优选治疗方案,突破传统del(17p)患者的不良预后壁垒。
福汇消息:
小结
请记住,
本次会议揭示血液肿瘤诊疗三大范式革新:PhasED-Seq技术推动预后分层进入分子时代,莫妥珠单抗皮下方案实现FL门诊化治疗,泽布替尼长效抑制改写高危遗传患者生存曲线。这些突破共同指向个体化、低毒化、慢病化管理的新时代……
本文来源:医学界血液频道
尽管如此,
责任编辑:Sheep
换个角度来看,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数据专业、可靠,但不对数据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