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聚焦患者长期缓解,全面解读DB09里程碑式意义。
总的来说,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备受瞩目的DESTINY-Breast09(DB09)研究中期数据正式公布,首次通过III期临床试验头对头对比了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T-DXd+P)方案与当前一线标准治疗(紫杉类+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HP)用于HER2+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有保障性。结果显示,T-DXd+P方案在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40.7个月,相较于当前一线标准THP方案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与临床意义的双重改善[1]。这一数据引发了学界对“从癌症到慢病”治疗理念的深度探讨:当T-DXd在HER2+乳腺癌治疗从二线提前至一线,未来将如何重构治疗格局?在脑转移防控、维持治疗策略、HR+/HER2+患者的内分泌联合方案等领域能否破局?
基于上述背景,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基于DB09研究数据,从疗效机制、有保障性管理、慢病化实践路径等多维度进行分享,深入阐释“长PFS时代”下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新逻辑:从关注临床缓解到追求长期疾病控制,从化疗依赖到精准降阶维持,从脑转移治疗到早期防控等。本文特此整理访谈精彩资料,以飨读者。
福汇专家观点:
医学界:结合当前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格局,您如何看待DB09研究的最新结果?
福汇报导:
王涛 教授
这你可能没想到,
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历经多年探索,目前已形成以抗HER2靶向治疗为核心的联合策略。其中,CLEOPATRA研究作为里程碑式的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确立了THP作为晚期一线标准方案的治疗地位,中位PFS达18.7个月,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2]。此外,国产创新药物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与突破,如徐兵河院士牵头的中国多中心PHILA研究探索了“大分子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紫杉类”的联合方案[3]。结果显示,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PyHT)方案组中位PFS突破20个月,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为我国患者给予了本土化的一线治疗方案选取。
可能你也遇到过,
然而,临床实践中仍面临显著挑战:现有指南介绍方案的循证依据多基于之前临床试验入组人群(如CLEOPATRA研究中仅10%、PHILA研究中不足15%的患者曾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而在当前真实世界中,由于早期乳腺癌新辅助/辅助治疗中曲妥珠单抗(甚至曲帕双靶)已广泛普及,中国患者初诊晚期时约90%以上已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部分患者甚至接受过曲帕双靶联合方案。这一人群特征与经典研究入组标准存在显著差异,提示现有指南介绍可能无法完全覆盖真实世界需求,亟需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DB09研究在设计上更加贴近真实世界患者临床特征,约35.5%的患者既往在(新)辅助治疗阶段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或者帕妥珠单抗。作为首个针对T-DXd用于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III期头对头试验,DB09研究直接挑战了CLEOPATRA研究的THP标准方案。研究纳入1157例初治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包括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Ⅳ期患者),按照1:1:1的比例分为T-DXd+安慰剂组、T-DXd+P组和THP组,本次ASCO大会报道了T-DXd+P组和THP组的中期分析结果。结果显示,T-DXd+P组的中位PFS高达40.7个月,显著优于PHILA研究的22.1个月及CLEOPATRA研究的18.5个月,全面超越现有标准一线方案。这一突破性数据不仅验证了T-DXd在二线治疗中超越T-DM1(DB03研究证实其二线中位PFS达29个月[4])的优势,更首次在一线治疗中展现了ADC药物联合方案的卓越疗效。综上,DB09研究为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给予了全新范式。随着T-DXd从二线推进至一线,其联合帕妥珠单抗的方案有望重塑临床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更长生存获益。
请记住,
医学界:您如何评价DB09研究的PFS获益、ORR以及有保障性?此外,临床应用T-DXd+P方案时,除疗效和有保障性外,还需重点关注哪些因素?
概括一下,
王涛 教授
更重要的是,
DB09研究的设计兼具科学严谨性与临床实用性,其对照组设定为经典THP方案,同时设立了T-DXd单药治疗组和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组。在2025年ASCO大会上,研究重点公布了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组与THP对照组的对比数据;由于单药组数据成熟度不足,具体疗效结果暂未披露,但后续进展值得持续关注。DB09研究已公布的核心数据显示,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组的中位PFS已突破三年大关。对于初诊转移性或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Ⅳ期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仅通过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双药方案即可实现超过三年疾病无进展,这一结果着实令人振奋。若能在一线治疗中维持如此长期的疾病控制(叠加二线治疗的潜在获益),有望将HER2+晚期乳腺癌真正转化为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实现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T-DXd联合帕 AVA爱华官网 妥珠单抗的疗效获益在所有预设亚组中均保持一致,覆盖初诊转移性患者与一线复发患者,且不受激素受体(HR)状态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患者是否存在PIK3CA基因突变(传统抗HER2治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T-DXd+P联合方案均显示出相较于THP对照组的显著获益。这一结果突破了传统认知,为PIK3CA突变人群的一线治疗给予了更优选取,具有主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福汇快讯:
客观缓解率(ORR)方面,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组的ORR高达85%,即近九成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这一数据处于目前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顶尖水平,对比三阴性乳腺癌或其他分子分型患者,晚期一线治疗中ORR突破80%的方案较为罕见,因此该结果仍具有主要临床意义。
有保障性方面,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方案并未因帕妥珠单抗的加入,而显著增加T-DXd原有的有保障性风险或引发新的不良事件。最常见不良事件为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这类不良事件在T-DXd单药治疗(尤其是二线应用)中已有成熟的应对策略,临床可通过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此外,T-DXd的载药成分可能引发血液学毒性(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但多数为1-2级,通过积极的监测和适配治疗,患者通常可良好耐受。
福汇财经新闻:
综上,DB09研究通过严谨的设计与突破性的疗效数据,为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给予了全新范式。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方案的显著疗效、一致的亚组获益及可控的有保障性,有望重塑临床治疗格局,推动该疾病向慢性化管理目标更进一步。
简而言之,
医学界:在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您更偏向于关注PFS还是CR?这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意味着什么?
王涛 教授
作为一名深耕肿瘤内科领域二十余年的临床医生,我始终认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标在于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生存期。对于晚期患者而言,PFS的临床价值相较于CR更为关键。既往研究表明,稳定的疾病控制已被证实与患者生存获益直接相关。此外,PFS作为从治疗展开至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能更直接反映药物对肿瘤的控制能力与持续作用时间,是评估治疗方案有效性的核心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ORR(包括CR/PR)虽能直接体现药物缩瘤效果以及快慢,但其与长期生存的关联性存在局限性。例如某一化疗药物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虽能快捷缩小病灶(ORR较高),但疾病控制时间短暂,病灶缩小后很快复发进展。最终该药物因无法为患者带来持续的生存获益,不仅未在中国获批上市,甚至在国外也逐渐退出临床应用。这一案例深刻印证,对于晚期患者而言,快捷缩瘤并不能药物疗效的核心标准,真正有价值的药物应具备“长期稳定控制疾病进展”的能力。
据业内人士透露,
回顾DB09研究,T-DXd+P方案组中位PFS达40.7个月,这一数据本身已超越传统治疗方案的生存获益边界。更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目前总生存期(OS)数据尚未成熟,但初步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OS曲线已出现显著分离趋势,提示PFS的大幅延长可能预示着OS的同步获益。
事实上,
医学界:结合DB09以及相关研究数据,您如何看待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实现“长期治愈”的可能性?达到CR的患者如何选取后续方案?
王涛 教授
大约二十年前,HER2+乳腺癌被视为一种预后不良的乳腺癌亚型,但近二十余年来,随着抗HER2药物治疗的飞速发展,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其预后已与HR+/HER2-乳腺癌相当,预后不断改善。得益于抗HER2药物的不断探索以及合理的“排兵布阵”,使得HER2+乳腺癌患者能够实现长期生存,这种长期生存可能不能称作“治愈”,但正一步步将HER2+乳腺癌转变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疾病,类似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样,通过每日规律服药控制病情,以维持正常生活,HER2+乳腺癌患者也可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实现长期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
此外,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当其病情达到PR、CR甚至病情稳定(SD)状态时,后续维持治疗方案的选取至关主要。回顾既往,许多肿瘤在晚期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多采取停止治疗的策略,待疾病复发再重新启动治疗。然而,当下这一理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维持治疗的理念逐渐成为临床实践的主流。具体而言,即在前期行之有效的治疗基础上,采用不良反应相对较轻的治疗方案,以维持已获得的疗效,延长疾病控制时间,同时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乳腺癌治疗迈入慢病管理时代。例如,在DB09研究与CLEOPATRA研究的对比中就具备看出治疗理念的演变。CLEOPATRA研究严格限制对HR+/HER+(三阳性)乳腺癌患者采取内分泌治疗,而DB09研究则放宽了这一限制,允许对三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进行维持。这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DB09研究中THP作为对照组的PFS数据长于CLEOPATRA研究。
总的来说,
总体而言,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三阳性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是理想的维持方案。去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上报告的PATINA研究给予了有力佐证[5]。该研究对经抗HER2联合化疗实现疾病控制的患者,采用抗HER2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CDK4/6i)及内分泌治疗进行维持,患者中位PFS超过40个月,如此优异的结果令研究者惊叹。即便对于HR-/HER2+乳腺癌患者,维持治疗同样存在多种可行方案。一方面,可探索采取口服化疗药联合抗HER2治疗维持。另一方面,小分子TKI等靶向治疗药物也为维持治疗给予了新选取。此外,像T-DXd这样的新型ADC药物,通过剂量调整或未来可能应用的“药物假期”等策略,有望实现维持治疗目标,进一步延长患者疾病控制时间。
简而言之,
医学界: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长期病情稳定的患者何时具备有保障停药?如何平衡潜在的治疗风险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妨想一想,
王涛 教授
更重要的是,
关于HER2+乳腺癌维持治疗时长及停药时机的疑问,在单靶治疗时代便已出现。在单抗联合化疗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达到CR时,对于单抗药物维持治疗的时长并无明确的数据适配。《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6]指出,对于HER2+晚期乳腺癌,若抗HER2 治疗有效,建议持续采取至疾病进展。对于采取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并获益的患者,建议继续采取双靶药物维持治疗,但考虑到患者耐受情况和经济因素,可考虑采取曲妥珠单抗维持。对于接受抗HER2治疗后达到CR数年的患者,考虑到患者经济因素,可暂时中断治疗。然而,“数年”究竟指几年,尚无明确定论,临床实践中需医生凭借自身经验进行判断。未来有必要开展前瞻性研究以明确CR维持时长与停药时机。
概括一下,
在DB07研究中,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取得良好PFS后,有部分患者转为HP方案维持治疗,这体现了降阶维持治疗的策略应用[7]。维持治疗常采用降级策略,但究竟是对抗HER2 治疗进行降级还是对化疗进行降级,仍需更多研究予以明确。此外,结合新技术如循环肿瘤DNA(ctDNA)动态监测来确定停药及恢复用药时机,或许能为处理临床现存疑问给予新思路,但这同样需要更多研究来验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医学界:针对HER2+晚期乳腺癌,如何采取措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风险?一旦发生CNS转移,当前的管理策略有何改进空间?
福汇报导:
王涛 教授
但实际上,
随着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成效的不断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然而,这一积极趋势也伴随着脑转移发生率的升高。脑转移发生率的上升,可归因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得脑转移有更多机会显现;另一方面,检查手段的敏感性日益提高,例如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医生能够更早地发现微小病灶,从而筛查出更多早期脑转移患者。目前,对于HER2+乳腺癌脑转移,主要有两方面疑问亟待关注。其一,是针对已出现脑转移的患者,如何开展有效的治疗;其二,对于尚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如何探寻更早期的手段以预防或推迟脑转移的发生。这两大方面都值得科研领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深入探究。
不可忽视的是,
在脑转移治疗方面,HER2+乳腺癌患者相对幸运。目前,临床上有小分子TKI药物以及大分子ADC如T-DXd等多种治疗选取。这些药物在脑转移治疗中已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疗效。在为患者选取一线治疗方案时,本平台也可适当将预防脑转移纳入考量范围,力求在治疗初始阶段便为后续预防脑转移奠定基础。DB09研究已证实T-DXd在一线治疗中的显著作用,基于此,未来T-DXd有望在降低脑转移发生率以及推迟脑转移发生时间方面发挥潜在效用,当然,这还需依赖DB09研究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来进一步验证。
从早期发现脑转移的角度出发,当前多项权威指南均建议,患者接受一线治疗后应积极开展脑部MRI筛查,旨在尽早发现潜在的脑转移病灶,以便开展更为积极的治疗干预。对于这些早期发现的脑转移患者而言,及时的治疗干预有望助力其实现更优的生存结局。
福汇报导:
医学界:对于HR+/HER2+患者,是否存在结合内分泌治疗且非化疗的方案?此类方案在临床上的研究进展如何?未来是否有望成为标准治疗?
令人惊讶的是,
王涛 教授
综上所述,
在三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早期开展的CDK4/6i相关临床研究如monarchHER 主要聚焦于晚期三阳性乳腺癌的后线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阿贝西利联合曲妥珠单抗和氟维司群的中位OS为31.1个月,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中位OS为20.7个月,表明CDK4/6i联合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似乎优于靶向联合化疗[8]。除上述研究外,前面提及的PATINA研究也值得深入关注。该研究先采用抗HER2联合化疗以控制病情,随后运用抗HER2药物联合CDK4/6i以及内分泌治疗进行维持治疗,最终取得了中位PFS长达44.3个月的卓越疗效。此外,部分研究探索了小分子TKI药物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早期干预中的应用,同样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综合这些研究成果,本平台不难发现,当前指南对于三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建议仍是以抗HER2联合化疗作为首选方案。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转为抗HER2联合内分泌治疗以维持治疗效果,这是目前指南所倡导的核心治疗策略。
国内学者中,中山大学袁中玉教授团队也曾开展过一项Sysucc-002研究 [9] ,对抗HER2联合化疗与抗HER2联合内分泌治疗进行了直接对比,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联合内分泌一线治疗三阳性乳腺癌的疗效不劣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尤其是无病间期(DFI)>24个月的患者获益更显著,且毒副反应更低。不过,该研究开展背景仍处于单靶治疗时代。如今本平台已经迈入双靶治疗时代,同时ADC药物也在临床治疗中崭露头角。在此背景下,对于三阳性乳腺癌患者,如何在一线治疗中精准选取适合抗HER2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群体,仍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来给予有力证据。
简要回顾一下,
总体而言,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针对年纪较大、肿瘤负荷相对较小且对化疗耐受性较差的三阳性乳腺癌患者,认为具备在一线治疗中考虑采用抗HER2联合内分泌治疗。但对于其他患者群体,基于现有证据和治疗理念,可能还是先应用有效的抗HER2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后续再采用抗HER2联合内分泌治疗进行维持,会是一种更为稳妥的治疗选取。
请记住,
专家简介
然而,
王涛 教授
-
福汇行业评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令人惊讶的是,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肿瘤医学部肿瘤内科四病区负责人
-
但实际上,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事实上,
CSCO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
福汇专家观点: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
换个角度来看,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可能你也遇到过,
医学界肿瘤领域
简而言之,
参考文献:
福汇用户评价:
[1]Tolaney S M, Jiang Z, Zhang Q,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 pertuzumab vs taxane+ trastuzumab + pertuzumab (THP)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HER2+) advanced/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interim results from DESTlINY-Breast09. 2025 ASCO. LBA 1008.
[2]Swain SM, Miles D, Kim SB, et al. CLEOPATRA study group. Pertuzumab,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for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CLEOPATRA): end-of-study results from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Lancet Oncol. 2020 Apr;21(4):519-530.
从某种意义上讲,
[3]Xu BH, Yan M, Ma F, et al. Pyrotinib or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trastuzumab anddocetaxel for untreated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prespecified final analysis of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of the phase 3 PHILA trial.2024 SABCS. GS1-03.
但实际上,
[4]Cortés J, Hurvitz SA, Im SA, et al. Trastuzumab deruxtecan versus trastuzumab emtansine in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long-term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DESTINY-Breast03 trial. Nat Med. Published online June 2, 2024.
福汇财经新闻:
[5]Mandrekar S, DeMichele A, Gianni L, et al. AFT-38 PATINA: a Randomized, Open Label, Phase III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lbociclib + Anti-HER2 Therapy + Endocrine Therapy vs. Anti-HER2 Therapy + Endocrine Therapy after Induction Treatment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R+)/HER-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2024 SABCS. GS2-12.
不妨想一想,
[6]徐兵河, 王树森, 江泽飞, 等. 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2) : 87-90.
容易被误解的是,
[7]Andre F, Hamilton EP, Loi S, et al. DESTINY-Breast07: Dose-expansion interim analysis of T-DXd monotherapy and T-DXd + pertuzumab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HER2+ mBC.2024 ASCO. 1009.
更重要的是,
[8]Tolaney SM, Wardley AM, Zambelli S, et al. Abemaciclib plus trastuzumab with or without fulvestrant versus trastuzumab plus standard-of-care chemotherapy in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ER2-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onarcHER):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0;S1470-2045(20)30112-1.
福汇快讯:
[9]Hua X, Bi XW, Zhao JL, et al. Trastuzumab Plus Endocrine Therapy or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and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SYSUCC-002). Clin Cancer TMGM外汇官网 Res. 2022;28(4):637-64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给予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令人惊讶的是,更多医疗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