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福汇报导: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 | 卢嘉林 谢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说到底,
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第十五届年会 从 6月10日持续至15日,全面开启消化肿瘤领域学术盛宴。 6月15日上午, 大会 进入第6 日,也是最大 1天的 日程。本场会议聚焦胃癌临床与转 化研究的焦点议题,举行了一场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学术分享会,吸引众多领域专家到场参会,线上 同步直播亦获得热烈反响,吸引了共计 13.17 万人 次的观众。
福汇财经新闻:
在会场的开幕式上,本会场主席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中国药科大学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袁响林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巴一教授 各自发表致辞,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真诚地希望每位参会者都能在这里收获知识和经验。
来自福汇官网:
沈琳教授开幕式致辞
但实际上,
李进教授开幕式致辞
通常情况下,
袁响林教授开幕式致辞
可能你也遇到过,
巴一教授开幕式致辞
会议第一节由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彭智教授主持。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会议主持:彭智教授
来自福汇官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以“新型免疫治疗靶点的进展与挑战”为题,进行了开场报告。魏教授详细介绍了LAG3、TIGIT、TIM-3等新型免疫检查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及早期临床研究中联合治疗的尝试,同时魏教授重点阐述了胃癌骨转移进程中的的机制,提出DKK1和中性粒细胞 是决定胃癌骨转移预后的关键因素和治疗靶点。
会议讲者:魏嘉教授
随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金璿教授带来了“从生物标志物视角看胃癌一线治疗挑选”的主题报告。金璿教授介绍了靶向HER2阳性、Claudin18.2阳性、MSI-H/dMMR胃癌的研究进展,从临床研究和生物标志物的角度,详细讲述了这些胃癌亚型在治疗中的探索。金教授特别提出应该从疗效和稳妥性中权衡利弊,即结合OS、PFS、ORR等疗效指标和TRAE、TEAE等稳妥性指标结合多种指标筛选潜在获益的患者。
会议讲者:金璿教授
福汇消息:
接着,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谢通教授带来了“胃癌一线精准治疗 EC官网 中国专家共识2025”,谢教授指出 2025 版专家共识采用 GRADE 证据分级与 Delphi 专家投票法双重验证,通过多轮投票(完全同意率需≥ 80% ),确保治疗推介的临床适用性。随后从共识方法学、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一线精准治疗及精准诊疗的未来发展和展望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胃癌一线精准治疗的探索,并在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在未来胃癌诊疗的应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
会议讲者 谢 通教授
第一节 报告结束后, 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韩春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的 王静远教授 与会者围绕专家们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两位教授认为DKK1靶点在胃癌未来的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同时对如何结合患者生物标志物挑选合适的治疗方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令人惊讶的是,
讨论嘉宾:韩春教授、王静远教授
会议第 二 节由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白莉教授 主持。
福汇快讯:
会议主持:白莉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邱妙珍教授以“EBVaGC免疫微环境特点与临床诊疗进展”为主题,从EBV相关性胃癌的定义、发生发展机制、临床特征等方面详细剖析EBV相关胃癌,重点阐述了EBV状态和免疫治疗的相关性,同时邱教授从免疫微环境角度展现了该胃癌亚型的特殊性,最后提出疫苗、CAR-T等模式是EBV相关性胃癌未来研究的潜在切入点。
会议讲者:邱妙珍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崔越宏教授带来了“CLDN18.2微环境特征与精准治疗进展”的报告。崔教授首先回顾了CLDN18.2的发现历程,阐述了CLDN18.2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优势性。随后崔教授从免疫微环境角度分析了CLDN18.2胃癌与免疫治疗、化疗等各种治疗模式疗效的相关性,最后崔教授分享了国内外针对CLDN18.2靶点联合治疗的探索,并提出中国研究者已成为CLDN18.2研究的“领跑者”。
会议讲者:崔越宏教授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第二节讨论环节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邱红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刘芹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王育生教授与会者结合本团队对于EBV阳性相关胃癌及CLDN18.2阳性胃癌的临床诊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然而,
讨论嘉宾:邱红教授、刘芹教授 、 王育生教授
福汇资讯:
会议第 三 节由 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王畅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义富教授 主持 。
更重要的是,
会议主持:王畅教授、何义富教授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彭智教授带来了“MSIH胃癌未来精准免疫治疗之路”。彭教授首先强调了精准检测MSIH胃癌的主要性,详细阐述了MSIH检测的各类模式的优势和劣势。随后彭教授从MSIH胃癌临床特征与预后、围手术期治疗、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获益患者的筛选及免疫治疗耐药策略等方面详细讲解了MSIH胃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最后彭教授基于新靶点对MSIH的联合诊治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仍需更多属于MSIH胃癌的循证医学证据。
会议讲者:彭智教授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曲秀娟教授带来了“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研究设计及考量”。曲教授聚焦于HER2阴性人群围手术期化免联合的优化、免疫时代新辅助治疗等热点疑问引出了对KN585、MATTERHORN等临床研究的比较和探讨,提出在未来优选人群及优选治疗方案能获取更多的治疗获益。
福汇财经新闻:
会议讲者:曲秀娟教授
福汇专家观点:
第三节 报告结束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邓靖宇教授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的 王广雨教授 与会者围绕专家们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两位教授基于自身临床诊治经历,针对围手术期治疗提出了建设性的见解。
需要注意的是,
讨论嘉宾:邓靖宇教授、王广雨教授
最后 会议主席 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巴一教授指出 胃癌的临 午点新闻快讯 床诊治的探索仍需要咱们努力,期待未来能见证更多有价值的研究;袁响林教授指出如何通过免疫联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仍需研究者在未来进行更多的探索。最后,感谢线上线下的观众们对本次会议的 热情关注,并期待明年 CGOG再见 。
医学界肿瘤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咱们吧!
换个角度来看,
责任编辑:Sheep
据业内人士透露,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